抓住“一带一路”机遇 实现香港经济新腾飞
——访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教授顾敏康
“一带一路”建设与香港密不可分,“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支持港澳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鼓励内地与港澳企业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多种方式合作“走出去”。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教授顾敏康日前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如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现机遇、发挥优势,从而再次实现经济腾飞,是每一位香港人必须认识和思考的问题。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曾指出,“一带一路”建设给香港带来空前机遇,对香港的机遇比改革开放还大。“梁振英的这句话是有道理的,绝不是空穴来风。”顾敏康说,“他点出了香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就是香港经济的腾飞和国家的改革开放几乎同步,香港实际上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大的受益者”。
顾敏康认为,现在,内地在改革开放走向深入之际,“一带一路”建设令香港从内地与世界经济连接的“窗口”角色转变为“超级联系人”角色,许多香港有特色的服务模式,如“铁路+物业”的管理模式、港口与机场的管理模式等,可以跟国家一起“走出去”,发挥更大的作用。其他如金融、会计、律师、仲裁等服务行业也能够跟着国家的项目走向更多国家。顾敏康说:“香港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节点,但关键是如何凝聚社会共识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家发展战略中来。”
顾敏康指出,香港可以充分发挥香港在区位、开放、服务业和人文四个方面的优势。“香港与‘一带一路’沿线发达国家比,有内地作为实力雄厚的靠山;与沿线不发达国家比,有丰富的融资经验;与沿线内地省市相比,有着高度自治的对外交往能力。”顾敏康说,“香港律师可以熟练使用中英文,对中西法律体系均有了解,因此,可以充分发挥法律专业优势。香港的仲裁业已经建立高度信誉,可以将‘一带一路’沿线贸易和投资纠纷吸引到香港来仲裁。香港的大学能够吸引沿线国家学生到香港来学习,做好沿线国家的人才储备工作。”
顾敏康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机遇并非自然产生,要靠香港转型发展才能抓住。20世纪中叶以来,香港经济发展出现过两次转型。20世纪50年代,香港从转口贸易港转变为工业化城市,实现第一次经济转型;70年代末,香港背靠祖国,抓住国家实施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利用内地庞大的市场腹地获得巨大商机,将制造业北移升级,带动了本地服务业的全面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实现第二次经济转型。
顾敏康指出,香港第三次经济转型的出路在于推动香港服务业向高端和高增值环节转变,进一步提升香港的“四个中心”,即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和国际旅游中心,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一带一路”建设对接的四个平台,即集资融资平台、商贸物流平台、高端专业服务平台和多元旅游平台。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港人应该开阔视野、放下争拗,继续发扬努力拼搏的“狮子山精神”,争取香港经济的再次腾飞。